書名:《職能治療-跨越障礙,發揮潛能》
這次介紹的書是自己人出的書(作者都是很資深很厲害的職能治療師前輩)
會想要介紹本書是因為看到一些執業至今心有戚戚焉的話:
P.73
『職能治療師的首要工作並不急於著手治療,而是懂得如何傾聽家長的期望,以及家長分享孩子的狀況,懂得運用專業知識分析並為孩子擬定完整的治療計畫。』-林葦苓職能治療師
P.74
『讓媽媽知道小儒的發展不只是治療師的責任,家長更要共同配合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』-林葦苓職能治療師
P.86
『首先,職能治療師和強強的家長溝通,幫助家長了解腦性麻痺,以正確的觀念來面對孩子、幫助孩子、教養孩子。觀念正確建立後,治療師開始針對強強的問題設計各種治療活動。』-吳紋綺職能治療師
-
以上這三頁內文告訴了我們甚麼以及關鍵字是甚麼?
或是我剛好擷取這三頁認為心有戚戚焉的內容代表了甚麼?
答案:【家長與治療師】
有帶孩子上過職能治療課程的父母都知道,
上完課會有治療師走出來和父母聊聊,
那就是我們所謂的「衛教」,
對有些家長來說,
聽聽可能就忘了,
對我們來說,
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
我們對於無論是會主動和治療師聊孩子的近況的家長,
對於會主動想要了解今天上課在做甚麼、回家可以練甚麼的家長,
都有一定程度的欣賞,
但礙於某些制度問題,
往往治療師與家長得以交談的時間總是太少,
所以有時候能好好把握這五分鐘是非常重要的。
建立良好的教養與療癒觀念,
可以幫助孩子更多,
更能和治療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,
切記,
治療師和家長,
是合作的朋友,
不是戰場上的敵人。
對於治療師有任何疑慮,
都是可以溝通與討論的。
當然,作為治療師的我們,
有時候也要懂得傾聽,
了解家長的期望,
孩子需要甚麼,
所以第一次評估的會談,
往往來說是很重要的!
但作為一名兒童治療師,
往往都會遇到對孩子狀況懵懵懂懂的家長,
說不出對孩子有甚麼期待,
或是道不出孩子哪裡可以有更進步的地方。
於是就打破了上面所提到的話
「治療師要傾聽家長的期望」
因為家長不知道孩子哪裡要進步,
只知道要來上課。
【結語】
家長與治療師回去可以思考的問題:
家長:「我的孩子哪裡需要更進步的?我對孩子的期望是甚麼?孩子有哪裡跟不上同齡孩子?我的孩子有哪些優點?」
治療師:「我要如何建立家長良好的療育概念? 我要如何讓家長知道職能治療可以幫助孩子甚麼?我要如何引導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地方需要進步?」
#職能治療師看的書 #兒童職能治療師 #職能治療師 #職能治療